2003年3月20日,美國海軍發射的6枚巡航導彈擊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標,巴格達上空響起爆炸聲和防空火炮聲,伊拉克戰爭正式爆發。這是2003年3月25日,美軍幾十輛裝甲車輛從科威特城駛向科伊邊境。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這個國家是通過殘忍無情、毀壞靈魂的戰爭建立起來的。認清了這一點,才能理解美國的過去與當下。”德國歷史學家霍爾格·霍克在《美國的傷痕:獨立戰爭與美國政治的暴力基因》一書中寫道。
美國建國和發展史同其進行戰爭和擴張的歷史步調吻合。美國,自獨立240多年來,帶著其殖民基因和帝國夢想,經過持續不斷的戰爭和軍事擴張行為,從北美一隅的新興政權,演變為全球軍事霸權,並憑藉霸權行霸道、施霸淩。
無數事實告訴世人,美國恃強淩弱、巧取豪奪的軍事霸權行為違背和平與發展大勢,給許多國家帶來巨大浩劫與無窮危害,是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是威脅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最大挑戰。
“天定命運”:支撐霸權的精神假想
2023年2月1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抗議者手舉標語在林肯紀念堂前參加集會。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美國自詡為“山巔之城”,美國人自視為“上帝選民”,認為美國是一個擁有“天定命運”的國家。數百年來,美國人以此為美國軍事擴張和軍事霸權賦予了所謂“合法性”和“神聖性”。
根據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發佈的《起底美國軍事霸權的根源、現實與危害》報告(簡稱報告),美國依靠武力等不斷擴張,借美墨戰爭、美西戰爭等向西、向海擴張,經兩次世界大戰崛起為全球超級大國,於冷戰後形成一家獨大的單極霸權。在美國走向全球軍事霸權的歷程中,“天定命運論”始終在為美國發展和鞏固軍事霸權提供著精神假想與行動藉口,不斷影響著美國的政策和行為——不僅是美國歷史上使用軍事手段開疆拓土和暴力迫害原住民的依據和藉口,也是美國20世紀以來爭奪世界主導地位、輸出價值觀和對外武力干涉的思想根源。
美國外交學者喬治·赫林就曾指出,從驅逐美洲原住民、奪取墨西哥三分之一領土、對菲律賓人和波多黎各人實行殖民統治,到2003年入侵伊拉克,“美國對其‘偉大使命’的認識一直被用來合理化其武力擴張”。
此外,美國人還在不斷試圖給自身的擴張行為找尋理論依據。美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稱,國家也與自然界一樣,遵循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規律。國際關係學者們則提出霸權穩定論、民主和平論等,鼓吹美國主導的世界單極體系能帶來持久和平。
報告認為,事實上,這些論調都經不起歷史和現實的檢驗,無論如何變換用語,都是為美國軍事霸權和利益辯護、服務的理論,其內核都反映出美國黷武、擴張、干預、道德粉飾的帝國思想。
軟硬兼施:維繫霸權的百般手段
2019年9月29日,在阿富汗東部加茲尼省,人們守護在空襲中遇難的平民遺體旁。阿富汗東部加茲尼省政府發言人阿裏夫·努裏當日說,駐阿美軍28日晚間對該省胡加奧馬里地區發動空襲,造成至少5名平民死亡。新華社發(魯胡拉攝)
“戰爭已經成為這個國家歷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其說美國從建國開始便一直進行戰爭,倒不如說是戰爭本身造就了美國。美國所打的戰爭成就了今天的美國,也將塑造未來的美國。”法國歷史學家托馬·拉比諾這樣描述美國與戰爭“牢不可破”的關係。
戰爭和軍事行動是美國維持軍事霸權地位的最直接手段。美國在其240多年歷史中,僅有不到20年沒有打仗,堪稱世界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通過一場場戰爭,美國鋪設了覆蓋全球的軍事基地作為控制世界的戰略錨點,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視作“後院”,控制中東等歐亞大陸地緣政治咽喉,把軍隊部署至非洲,通過軍事手段控制重要資源和原料。
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2021年一項研究顯示,目前,美國在海外8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750個軍事基地,幾乎是美國駐外使領館和使團數量的3倍,每年運行成本或高達550億美元。僅從2001年開始,海外軍事基地支持美國在至少25個國家發動戰爭或軍事行動。
報告指出,為維護全球軍事霸權,美國不僅通過發動或介入戰爭、鋪設全球軍事基地網等顯性手段進行直接控制,還通過構建同盟體系、利用規則機制等隱性手段進行間接控制。
以1949年北約成立為標誌,美國開始著手打造軍事同盟,之後又建立了美菲、美日、美韓等雙邊同盟,企圖以結盟取得整體軍事力量優勢從而威懾對手,實現自身政治和安全利益。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同盟體系實為美國維護軍事霸權的工具,作為“盟友”不得不服從美國意志。正如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塞維姆·達代倫所說:“美國想要的不是盟友,而是忠誠的僕從。”
各類規則和機制則是美國隱形控制的另一個重要手段,例如利用《出口管理條例》《武器出口控制法》等法律法規構築軍民兩用及軍用出口管制體系;設立《原子能法》等特定領域立法;建立或主導諸如“巴黎統籌委員會”“導彈及技術控制制度”“瓦森納安排”等多邊機制。而這些國際規則和機制的存在本質上服務美國安全利益。
近年來,美國人還炮製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一說辭,用來美化包裝霸權主義。俄羅斯戰略規劃與預測研究所所長亞曆山大·古謝夫指出,美國刻意保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定義的模糊性,因為這些所謂的“規則”越不具體,美國就越能對其隨意“裝扮”。一旦有國家違背美國的意願,美國就會指責其“違反規則”,就有理由對其進行懲罰。
無盡傷害:濫施霸權造成的災難
“我們可以有一面特別的國旗——我們的國家也可以這樣做:我們可以只保留我們慣常的國旗,把白色條紋塗成黑色,用骷髏標誌代替星星。”1901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寫下這樣的文字來譴責美國在菲律賓發動戰爭、血腥屠戮的帝國主義行為。
美國軍事霸權驅動的戰車帶來了無休止的傷害。征服印第安人的戰爭,直接抹去了數百萬印第安人口;菲律賓殖民戰爭,20萬至100萬菲律賓人死亡;朝鮮戰爭,300多萬平民死亡;越南戰爭,200萬平民死亡;伊拉克戰爭,20萬至25萬平民死亡……根據美國布朗大學“戰爭代價”專案今年公佈的數字,“9·11”事件後,美國在全球至少85個國家發動戰爭或“反恐行動”,已直接導致包括43.2萬平民在內的超過94萬人死亡,3800萬人流離失所或成為難民。
如美國學者、巴德學院教授沃爾特·拉塞爾·米德所言:“美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危險的軍事力量。”
美國在全球的軍事行為不僅直接造成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更帶來包括社會動盪、難民潮、心理創傷、生態危機等一系列複雜的社會問題。
例如,美軍在越南留下約35萬噸可爆炸的炸彈和地雷,估計仍需300年才能完全清除。美國駐日本沖繩的3座軍事基地2002年至2016年至少發生270起污染環境事件,其中大多數未向日本政府通報。2022年5月,韓國正在收回的龍山美軍基地被曝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嚴重,韓國環境部發現位於該基地南營區宿舍用地土壤中總石油烴超標29倍,地下水中致癌物苯和酚分別超標3.4倍和2.8倍。
據美國布朗大學沃森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所2019年公佈的數據,自2001年全球反恐戰爭以來,美軍在裝備和部署行動、作戰行動、武器製造等過程中,已經產生了12億噸溫室氣體,“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者之一”。
美國的軍事霸權行為給世界各國帶來災難的同時,也給美國自身帶來嚴重創傷。拉比諾在《美國戰爭文化》一書中指出,美國幾乎每代人都吞食過戰爭引發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亂象所帶來的惡果。
美國布朗大學“戰爭代價”專案數據顯示,有超過7000名美軍士兵以及約8000名美國防務承包人在“9·11”事件後美國發動的戰爭中身亡。另有超過3萬名美軍士兵自殺,這一數字是戰鬥中陣亡人數的4倍。美國為維持軍事霸權所投入的天價軍費也讓美國國民背上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美國2001年後戰爭相關花費已超過5.8萬億美元。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軍事霸權和對外戰爭行徑滋生並助長了極端勢力,反噬了自身安全,“9·11”事件便是典型案例。
“在戰爭中建國,在戰爭中擴張,在戰爭中稱霸,是為美國。”報告寫道,今天美國的軍事擴張仍在繼續,美國軍事霸權主義仍在霸淩、破壞我們共同生活的世界。(柳絲 朱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