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8%—— 地方財政平穩運行積極發力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前10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1624億元,同比增長8.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5463億元,同比增長4.2%。受經濟持續恢復的帶動,同時為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能,各地積極推出改革實招,更好助企惠民穩經濟,地方財政平穩運行的基礎進一步鞏固。

 

收入普遍增長

 

10月,31個省份收入普遍實現正增長,其中14個地區保持兩位數增長。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1%、6.1%、12.5%、12.5%。

 

“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速較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財政運行和經濟增長相互促進,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帶動財政收入較快增長。二是與去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集中退稅較多、基數較低等因素有關。”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表示。

 

通常情況下,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越高,反映出財稅收入的品質越高。從近期各地陸續發佈的前10月財政收支數據可看出,地方財政收入品質在不斷提升。前10月,北京地方級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6%,財政收入繼續保持較高質量;遼寧全省非稅收入占比31.2%,較上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較前三季度低1.4個百分點,收入結構有所改善。

 

在主要稅種中,增值稅收入普遍增長較快。前10月,山東、貴州、甘肅、雲南等省份增值稅收入增速分別為48.7%、76.4%、60.4%和98.4%。“增值稅屬於流轉稅。增值稅較快增長除了與去年同期留抵退稅較多、基數較低有關外,也反映出產業運行、經濟發展的活力在提升。”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湯繼強表示。

 

儘管收入總體形勢向好,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前10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同比下降16.8%。多地普遍存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較快增長,但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主體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負增長的情況。

 

支出保障有力

 

今年以來,儘管財政運行處於“緊平衡”,民生保障卻力度不減。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彬斌認為,前10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一個明顯特徵是,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支出無論是絕對規模還是增速都超過其他支出領域,這說明對民生保障的整體投入力度持續加大,一些省份在民生領域的支出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

 

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各地財政支出的優先選項。前10月,山西民生支出超3803億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7%,增長9.6%;貴州教育支出增長1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0%;甘肅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3.6%。

 

各地財政還進一步加強與貨幣、產業等政策的聯動,在助企紓困、擴大內需、支持創新等方面精准發力。北京前10月科學技術支出超408億元,增長6.2%,加大對新型研發機構、醫藥健康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四川財政前三季度累計投入各類專項資金超過1000億元,大力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結構不斷優化,支出速度也在加快。今年以來,各地財政進一步完善機制舉措,加快直達資金支出進度,更好發揮直達資金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行和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效用。安徽前10月中央直達資金累計支出1427億元,支出進度83.9%。截至9月份,福建中央直達資金形成支出533.91億元,支出進度78.6%。

 

各地也在加快政府債券資金支出進度,加速形成實物工作量。前10月,各地發行用於專案建設的專項債券35192億元,主要用於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領域建設。

 

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認為,在年內剩餘時間裏,各地將把專項債券的工作重點落在加快投資使用進度、搶抓有效施工季節、加快將債券資金轉化為實物工程量上,形成強有力的政府投資拉動。

 

改革持續深化

 

財政平穩運行離不開改革支撐。今年以來,通過深化探索、加強協同,各地頻出實招推動積極財政精准發力。

 

有的加強統籌。如安徽將省級行政和參公單位的單位資金納入一體化資訊系統,推動單位資金由“線下”到“線上”、“分散”到“規範”,使單位家底透明、帳本清晰,助推財政資金加強統籌。

 

有的注重撬動。如廣西在現行“桂惠貸”政策的基礎上,設立“工業流動資金貸”等產品,由自治區財政廳全額貼息,預計引導金融機構投放資金340億元以上,進一步發揮財政金融促經濟穩增長作用。

 

有的優化評價。福建對到期專項資金開展全生命週期績效評價,涉及7個專項,總金額125億元,覆蓋科技、生態、土地、交通等領域。評價結果直接應用於2024年預算事前績效評估中,對高風險專案提出退出或取消建議,對低效專案按照一定比例壓減預算額度。

 

“地方財政提質增效,需著眼4個‘度’,即提高財政資源統籌‘強度’,拓展預算治理‘深度’,增強財政支出‘精度’,強化服務群眾的‘溫度’,多措並舉、系統發力。”王澤彩表示。

 

“穩健持續的財政收入增長要依託於稅源培育。”張彬斌建議,各地應不斷深化改革,夯實產業基礎,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促進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董碧娟)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