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企業運用專利制度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經濟效益 五部門推動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

 

核心閱讀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實施方案》正式對外公佈。其中明確,2025年實現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專利產業化能力水準的提升,主要體現為大批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利產業化率和產業化平均收益普遍提高

 

支持中小企業“辦大事”的又一政策號角在全國吹響。這一次,是為中小企業帶來蓬勃向上的創新動力。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的《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對外公佈。《實施方案》明確,2025年實現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和專利產業化能力水準的提升,主要體現為大批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專利產業化率和產業化平均收益普遍提高。

 

此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第三場“部長通道”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透露,今年要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培育更多的依靠專利技術成長起來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也意味著,制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專利轉化較弱等瓶頸,有望得到突破。

 

政策支持增強企業信心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之源。中小企業興則經濟興,中小企業活則經濟活。

 

走進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會看到一塊鐫刻著紅色字體的巨石,上面寫著“中小企業能辦大事”。

 

廣州開發區的三個80%赫赫有名。據瞭解,這裏逾4萬家民營中小企業,貢獻了三個80%:即全區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全區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80%以上的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

 

這是全國中小企業努力創新的一個縮影。統計顯示,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50萬家,高新技術企業46.5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1.5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家,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源泉。

 

近年來,在眾多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我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調查顯示,2023年國家政策支持增強了中小企業的信心。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也普遍加大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的步伐,增強自身實力。該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0,指數全年呈現回升走勢。2023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最高為89.6,最低為88.9,全年共上升1.1點。

 

如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謝極所說:“我們感受最明顯的是,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得到了增強,通過創新,不少中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業績的改善。”

 

“知識產權制度作為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對於激發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說,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作用,更加注重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但是,存在的問題同樣不能忽視。上述負責人坦言,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存在資源要素缺乏、專利產業化能力較弱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持續創新和發展壯大。

 

培育打造樣板企業

 

專利產業化是運用專利技術生產出產品並投放市場的過程,也是企業運用專利制度增強創新能力、贏得競爭優勢和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202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將“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列為重點任務,對促進中小企業的專利轉化運用提出了明確要求。

 

《實施方案》正是為落實《專項行動》的要求而出。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的總體思路是面向具備創新能力的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採取“普惠服務+重點培育”相結合方式,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具體而言,就是“一條主線、基礎普惠、選好苗子、入庫培養、匹配政策、按需服務、打造樣板、示範推廣”。

 

“一條主線”是指以專利產業化為導向,鼓勵支持企業運用專利技術生產出產品並投放市場,獲取競爭優勢,實現創新發展。

 

“基礎普惠”是指以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普遍性、基礎性知識產權服務需求為導向,彙聚服務資源,增強服務能力,加強服務協同,提升面向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便利化、可及性。

 

“選好苗子”“入庫培養”是指在“基礎普惠”的基礎上篩選一批具有一定技術研發能力和專利產業化基礎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建立專利產業化樣板企業培育庫,實施重點培育。

 

“匹配政策”“按需服務”是指重點面向入庫企業,根據企業的不同類型和發展階段,按需匹配知識產權、產業、金融等惠企政策,加大精准服務力度。

 

“打造樣板”“示範推廣”是指打造一批通過以專利產業化為成長路徑的樣板企業,總結其成長壯大的共性做法和成功經驗,大力宣傳推廣先進典型,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注重創新、競相創新、發展壯大。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重點培育樣板企業,並從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助推符合條件的企業成功上市,形成專利產業化促進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壯大的有效路徑。樣板企業應具備較高的科技創新和專利轉化運用能力,通過專利產業化實現內涵式發展、創新式發展,為廣大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形成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利密集型產品,從而體現專利產業化在實現專利價值、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的成效。

 

鼓勵“科技成果+認股權”入股

 

科技創新需要長期的投入,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小企業的短板所在。目前從實踐情況來看,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壓力大,市場化不確定性強,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較為突出。

 

如何暢通資金鏈,也就成為新政必須解決的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充分發揮專利等無形資產價值,拓寬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管道。健全知識產權評估體系,夯實知識產權投融資基礎;暢通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管道,強化知識產權增信功能,有效提高融資效率和規模;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進一步突出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私募股權市場定位和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核心功能,促進企業與資本對接;加大對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服務力度,降低知識產權風險。

 

據證監會市場監管二司一級巡視員竺煜介紹,目前,區域性股權市場已初步搭建成基於區塊鏈的場外市場設施,逐步建立起符合當地實際和中小微企業特點的基礎服務體系、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上市規範培育體系。截至2023年底,全國3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共服務企業17萬家,其中“小巨人”企業195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000多家;培育上市公司128家、新三板掛牌公司950家。

 

《實施方案》明確支持入庫企業進入區域性股權市場規範培育,並給予了更多支持政策,如探索政府引導基金等通過優先股的形式投資入庫企業,鼓勵支持以“科技成果+認股權”方式入股企業等,進一步豐富了入庫企業的服務工具和產品;同時拓寬私募基金對入庫企業的投資方式,有利於促進入庫企業與資本的對接,強化對專利產業化的投融資支持。

 

“科技成果+認股權”方式入股企業,是認股權在專利產業化領域開展的有益探索。竺煜說,因專利等科技成果在轉化過程中存在無法準確估值或定價的難題,專利持有人可先與企業簽訂認股權協議,待專利等科技成果完成產品化驗證、企業獲得外部融資時,根據市場化估值和認股權協議約定獲取相應股權,更加準確評估專利的產業化價值。“科技成果+認股權”一方面能夠給予專利持有人、企業和投資方更大的靈活性,解決專利等科技成果估值難、轉讓難的問題,有效促進專利產業化;另一方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專利產業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操作風險和其他風險。目前,試點地區已有相應落地案例,有效提升了專利產業化效率,促進了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張維)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