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個路口已設置自動及雲數據配時功能 智能交通燈覆蓋率約達七成八

 

本報訊(記者 桂英)為推進智能交通的應用,交通事務局自2019年起陸續在交通燈配置自動配時和雲數據配時功能,更有效率地分配人車通行。據交通事務局微信訂閱號公佈,截至1015日,共有148個交通燈控制路口設置相關功能,占整體約78%

 

交通事務局提到,本澳於2020年起已引入在香港亦有所運作的熱能感應影像分析技術,相關技術是利用感測器收集區內車輛的佔用率(Occupanc)及流量(Volume)即時數據,與歷史資料庫進行比較,中央交通控制系統將根據當時的情況獲取擠塞程度,並相對地調整交通燈號的配時方案。截至1015日,本澳使用熱能感應控制占總體交通路口的33%;除了熱能感應技術外,局方亦會因應不同路口和區域特性,適地適性應用相應的科技和系統,當中包括浮動車數據(GPS)、微波技術等,更好協調路口的通行能力。

 

交通事務局指出,基於交通燈路口的安全設計規範,交通燈路口上在每次時相變更(即轉燈)時,按照路口的大小,都必須設置相應秒數的“綠燈間距時間(INTERGREEN TIME”,以提供時間讓駕駛者及行人完全離開路口,間隔開“下一個時相人車動線”的動時間,以確保交通安全。而現時於繁忙時段,執法人員分別透過中央控制系統,作遠程操作,或在交通繁忙路口以手動調節方式來調整交通燈配時,以縮短轉燈時長、加快人車流轉外。亦會根據現場狀況來進行實地指揮,以進一步壓縮“綠燈間

 

距時間(INTERGREEN TIME”,盡可能提高路口通行流量。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