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長陪伴師(以下簡稱兒童陪伴師)薪資多少錢一個月?不懂的點進來看:白班陪伴,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每月工資10000元至30000元;住家陪伴,每月工資10000元至50000元;小時陪伴,每天至少工作3小時,每小時工資100元至500元;週末陪伴,每天至少工作8小時,每天工資500元至1000元”;
“兒童陪伴師現在挺流行的,我家孩子剛上小學,正是需要陪伴的年齡”;
“與傳統的阿姨和家教不太一樣,他們早教、娛樂、生活都能兼顧,但是價格實在太貴了”……
記者注意到,近段時間以來,網上有關兒童陪伴師的內容逐漸增多。有些是培訓機構以高薪聘請兒童陪伴師,開出的薪資大多在10000元至40000元之間,甚至“上不封頂”,在職位詳情中往往有“可全英語交流”“名校/留學背景”“教育相關專業”等關鍵字,個別也需要會開車、有“特殊教育經驗”。有些則是家長關於兒童陪伴師的“需求帖”和部分求職者的“避雷吐槽帖”。
這樣一份看上去“活少錢多”的兒童陪伴師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高薪請來的兒童陪伴師能否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記者近日對此展開調查。
負責提高孩童素養
專業素質要求較高
兒童陪伴師作為新興職業,這兩年來迅速崛起。在當下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家長們往往忙於工作,很難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引導,兒童陪伴師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廣東省某家政公司負責人劉蓓向記者介紹,要想清晰理解兒童陪伴師的工作性質,可以結合市場上常見的三種和孩子有關的職業進行比較和判斷。
“比如,影子老師主要負責特殊兒童的行為干預以及融合教育,為孤獨症、多動症等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支持,幫助其發展社交技能、行為管理計畫等;高級育嬰師主要負責3歲以下嬰幼兒的生活照料、護理和早期啟蒙,有些會指導雇主科學餵養嬰兒、培養嬰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兒童陪伴師則負責2歲至12歲孩子的成長陪伴以及規劃,包括但不限於日常照料、全英環境、情緒引導、自驅力養成、社交能力培養等。”劉蓓說。
劉蓓注意到,兒童陪伴師要負責提高孩子的綜合素養,因此行業內普遍要求名校畢業、具備一定等級證書(英語、電腦證書等)、有相關經驗等。
在上海工作的孟瑤是一名5歲孩子的陪伴師,她給記者分享了一天的工作流程:早上協助孩子起床、洗漱,準備營養早餐,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之後開車送孩子上幼稚園。從幼稚園回來後,整理家務、準備活動材料、學習育兒知識等。下午接孩子放學,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回家後給孩子準備點心,和孩子一起完成幼稚園佈置的親子作業,復習當天學到的知識。結束晚餐陪伴後,開始互動遊戲,如搭積木、下棋等,隨後還有感統訓練。最後給孩子洗澡,閱讀睡前故事哄睡後,一天才算結束。
記者採訪發現,由於兒童陪伴師要做的東西多且專業,因此市場報價工資待遇普遍高於10000元每個月。
儘管看上去待遇很好,但有兒童陪伴師坦言,這份工作工資高但很不穩定,因為他們不是某個公司的員工,往往要等著和雇主簽訂第三方合同,不一定什麼時候有工作,也不一定什麼時候工作就沒了。沒有五險一金,更沒有其他福利,有些仲介還要收取第一個月工資20%的“仲介抽成”。有時候半年就會換三四個雇主,每次換雇主就意味著要重新融入一個家庭。
一些家長也有自己的顧慮:雖然對兒童陪伴師有需求,但由於這個行業起步晚,准入標準模糊,監管體系尚不完善,兒童陪伴師的品行、專業素質很可能參差不齊,自己很難放心將孩子“外包”給他們。
北京市朝陽區居民胡曉雯的孩子正上小學,有些叛逆,經常和她“對著幹”,為此她專門聘請了一名兒童陪伴師,每個月12000元,希望對方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緒引導。結果這名陪伴師只會基礎照護工作,不會專業溝通,也不會心理疏導等技能。
“和我的預期相差太遠了。對方宣稱是專業兒童陪伴師,結果和保姆、住家阿姨沒什麼區別。孩子和她待了一段時間後,和我的關係反而更差了。”胡曉雯吐槽說。
並非官方認定職業
謹防成為學科培訓
記者檢索發現,目前兒童陪伴師並沒有列入人社部門的相關職業目錄,也就是說,這並不是一個官方認定的職業。但在採訪過程中,有仲介機構工作人員表示,想要當兒童陪伴師,必須通過考試獲取證書才能從事這項工作。
今年9月底,四川省成都市的王萌接到仲介機構的兒童陪伴師面試通知。一到面試地點,工作人員就不停地向其描述兒童陪伴師工作的美好待遇和前景,王萌很快被對方說動。正當其準備入職時,對方卻表示想要成為兒童陪伴師必須考取兩本證書,兩門課程需要繳費3600元。
“我問對方能不能便宜點,自己身上只有2000元,結果對方立馬表示可以,還當場給我開了票據。結果所謂的課程就是網上都能找到的視頻。”王萌說,直到此時她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最終在朋友的幫助下,經過反復協商,仲介機構才將她交的2000元退還。
在浙江杭州從業的兒童陪伴師王楠告訴記者,有些仲介機構要求求職者花錢考相關證書後才會幫忙找雇主。“目前並沒有兒童陪伴師統一證書,市面上有的是機構發證書,一般是學完一期課程後發,更像是結業證書,證書在不同仲介機構間不一定流通,還有些會要求求職者通過英語四六級、有駕照等。但這些證書都不是由仲介機構組織考的,上來就收費的一定是騙子,希望大家提高警惕。”
還有仲介稱,即使具備相關經驗也不能直接入職,需要交錢才能派單。“我們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入駐我們平臺給你永久派單,收費38元(平臺管道,資料認證費,會有派單老師一對一派單),還有從0到1兒童陪伴師入行課程教學提供。另一種是教你如何在各大平臺獲客,還有引流平臺分成獎勵,收費399元。想兼職就選第一種,全職收入高就選第二種。”
記者注意到,還有部分兒童陪伴師急於找到工作,會故意美化自己的簡歷。
劉蓓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人,有的只在兒童樂園看護過孩子,卻將自己說成具有豐富的陪伴兒童經驗;還有的只是做過留學諮詢相關工作,卻將自己美化成有海外留學經歷。
“市場上還有些培訓機構只想賺快錢,收取家長和求職者的費用,對培訓草草了事,導致這些機構派出來的兒童陪伴師專業素質較低。”劉蓓說。
兒童陪伴師本身的性質也有打擦邊球嫌疑。記者採訪發現,不少仲介機構在招人或推薦時,都會著重強調陪伴師英語、數學、語文等學科比較突出,有些則將之前的教培經歷作為賣點。
在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院副院長蔡海龍看來,兒童陪伴師是否是換了一個名字的“住家教師”,是否構成違規進行學科培訓,主要取決於其所提供服務的性質和內容。如果提供的服務中包含學科類培訓活動的內容,如以學科知識與技能培訓為導向,主要內容涉及學科知識的學習,進行知識講解和能力訓練,可以依法認定為屬於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情形。如果其所提供的服務,僅限於陪伴孩子學習、運動、玩耍,協助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不涉及學科類培訓活動的內容和特徵,則不應將其認定為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
建立完善職業標準
家長不能缺席陪伴
“目前來說還很難給兒童陪伴師作出精准定性。”蔡海龍說,兒童陪伴師以鐘點工或居家的形式在雇主家庭從事有報酬的家庭教育服務活動,其所從事的工作可以歸於廣義上的家庭服務業,其身份可以被認為是家庭服務的提供者。從實踐來看,兒童陪伴師的工作內容涵蓋接送學生、陪伴遊戲玩耍、心理諮詢輔導、家庭教育指導等範圍不定的內容。從法律性質上來看,屬於在一定期限內,接受家長指揮與安排,向家長提供勞務,由此獲得報酬的行為,其與家長之間構成雇用合同關係。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姚金菊指出,兒童陪伴師屬於尚未納入人社部職業目錄的新興職業,因此其存在職業標準和認證體系不清晰、缺乏行業監管與自律、適用法律規範不明確等多種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以規範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建立明確的職業標準和認證體系。當前行業缺乏明確的職業標準,求職者通過參與各種線上培訓課程美化自己的教育工作經驗,但實際工作後卻不符闔家長期待的案例有很多。因此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特徵和學習規律設置兒童陪伴師的職業標準,對從業人員的學歷背景、工作經歷和職業培訓等認證體系予以科學設置。
“例如建立全國性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對兒童陪伴師的專業能力和資質予以考核和認證。不僅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兒童發展等相關領域的知識考核,還包括溝通技巧、情緒管理、緊急情況處理等陪伴技能的評估。”姚金菊說,可通過線上課程、研討會等形式進行職業培訓,學習最新教育趨勢和兒童發展理論以提高兒童陪伴師的專業能力與水準,也為家長提供清晰透明的雇用兒童陪伴師的行業標準。
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和自律。目前該行業處於起步階段,缺乏規範的交易平臺和有效監管,當前部分雇用合同通過家政平臺或社交網路予以建立,仍存在不繳納社保、平臺抽取高額仲介費、薪酬體系不明確、權益保障機制不夠透明和規範化等問題。同時,由於該行業涉及學業指導、家政服務等多重角色,其監管主體還有待明確。傳統的家政服務監管部門一般是商務部門,而教育培訓主管部門為教育部門,因此應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明確對該行業的監管主體,並加強行業日常規範管理和對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
監管部門應定期對仲介平臺、從業機構和服務人員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行為,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此外,在該行業發展較為成熟後,建議設立行業自律組織,通過制定行業發展規範、提供職業培訓指導、建立服務品質評估體系等措施以提高行業的自我淨化能力,改善當下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的局面。
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當前兒童陪伴師這一職業類型缺乏明確的定義,其准入標準、職責範圍、工作內容和管理監督機制有待明確。在未來的法律規範或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應進一步明確兒童陪伴師的法律地位和監督管理機制,以保護兒童和家長的權益。如對從業人員道德品行的考察和規定,是否有過犯罪記錄、師德失範行為均是行業准入制度的重要考慮因素。
“政府可以通過職業培訓補貼、創業支持等方式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這一行業並規範管理,加強教育、勞動、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的協同合作,共同推動兒童陪伴師行業的健康發展。”姚金菊說。
蔡海龍提醒道,專業的兒童陪伴師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難題,能夠滿足一些家庭對於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兒童陪伴師就可以取代父母的角色和作用。如果將父母的教育職責打包完全交由第三方來履行,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親子陪伴和親子交流,不僅不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家長應明確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第一責任主體,而兒童陪伴師及其他輔助只是起到輔助、支持的作用。家長可以依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選擇兒童陪伴師,但不應將孩子成長的陪伴完全交由兒童陪伴師來完成。”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教育局長專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方華說。
來自天津市的家長張欣對此深有體會。她先前給自己上小學的兒子請了半年兒童陪伴師,後來發現孩子和自己越來越不“親近”。
“我這才意識到,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能夠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進行行為和情緒的引導,給予孩子最真摯的愛和關懷。這種愛不以付出金錢多寡來衡量,只關乎家長是否用心用情。父母再忙也應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不能用錢解決一切問題,將育兒職責一併‘外包’。”張欣說,後來她和老公商量盡可能用工作之外的時間陪孩子,現在孩子要比有陪伴師的時候和他們關係更好,性格也更開朗。(張守坤 張婉瑩)
(文中除受訪專家外,其餘受訪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