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桂英)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25年來,粵澳兩地貿易量增質提,產業融合不斷加速,大灣區跨境要素流動更趨便利。9上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海關支持服務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拱北海關、江門海關負責人出席發佈會,介紹廣東省內海關支持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相關措施和成效等,並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張柯提到,澳門回歸25年來,粵澳兩地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據海關統計,1999年至2023年,廣東與澳門進出口累計3,072.9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均增長5.9%。今年前10個月,粵澳貿易延續向好態勢,進出口達158.8億元,已超去年全年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25.7%。
張柯介紹,長期以來,海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推動惠澳政策落實落地,為支持服務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服務“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三年來,海關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主線,深化制度型開放,立足橫琴特殊監管體制,創新分類、風險、信用、協同、智慧“五維一體”監管模式,打造分線管理海關監管制度樣板間。今年3月份線管理實施以來,橫琴合作區對澳門地區進出口規模達7.5億元,增長32.8%,產業融合不斷加速,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建立。
二是聚焦改革合作,助力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廣東省內海關與澳門海關緊密協作、共同努力,在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在提高監管服務水準方面,創新監管政策和制度,提升人、車、貨通關效率。橫琴口岸全國首創“粵澳聯合一站式”查驗,實現“一次排隊、一次採集、一次放行”。“跨境一鎖”專案升級為粵港澳海關“三地一鎖”計畫,港澳段實現直接連通。目前已覆蓋內地74個和澳門4個清關點,合計聯通廣東、湖南、福建共19個城市,實現企業“一鎖”便利通三地。粵澳貨物“一單兩報”服務功能,實現了企業“一次記錄入、兩地數據共用,一次貨物申報、兩次通關共用”,通關成本進一步降低,大灣區跨境要素流動加快。
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廣東省內海關與澳門方面簽署合作檔15份,涵蓋兩地通關、衛生檢疫、食品安全、動植物檢疫、技術合作等五大領域,一系列標誌性合作成果落地見效。例如,雙方共同推進《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等相關措施,為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搭建“一碼通”溯源管理資訊化系統,助推澳門特色食品開拓內地市場;拱北海關與澳門衛生局聯合首創“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旅客衛生檢疫模式,在環澳口岸複製推廣,大幅提升旅客通關便利化水準。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粵澳海關多年來始終保持順暢的執法合作機制,合作深度、廣度、力度不斷拓展。2019年起,粵港、粵澳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更新為粵港澳三地海關合作,定期開展針對重點口岸、重點商品的知識產權保護聯合執法行動,有效地遏制了地區內跨境侵權活動。
三是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澳門市場的鮮活產品80%自內地供應,25年來海關監管供應澳門鮮活產品超過470萬噸。供澳冰鮮水產品“三聯三同”監管模式已向全省範圍內擴大推廣,更好滿足澳門居民優質、多元的食品需求,保障澳門“菜籃子”安全穩定供應。在橫琴設立“新家園”便捷通道,支持澳門居民攜帶涵蓋生活所需的7大類300餘種動植物產品暢順通關,切實提升了澳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張柯表示,下一步,海關將圍繞中央重大改革部署,錨定橫琴合作區建設目標任務,繼續深入落實黨中央惠澳政策,完善海關守護國門安全機制,優化海關促進開放發展措施,竭盡所能服務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書寫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