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鵝肝、魚子醬、三文魚……許多過去依靠進口的高端食材,如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普通中國家庭的餐桌上,並且開始出口海外。這背後是中國農產品從“低端養殖”向“高端製造”的躍遷。
在山東省臨朐縣的春冠朗德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1400多只朗德鵝已經養到80多天,即將進入育肥階段。早在20世紀80年代,臨朐縣就開始從法國引進純種朗德鵝種苗。經過幾十年發展,如今臨朐縣年出欄朗德鵝500萬只,年產鵝肝5000餘噸,占國內市場近七成,在全球市場占比20%。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中國是人工養殖鱘魚魚子醬第一生產大國,全球六成魚子醬產自中國。在山東省臨朐縣順宇淡水魚養殖專業合作社,120口育苗大缸裏共有30多萬尾鱘魚苗在。這家原來以繁育鱘魚苗為主的合作社正在轉型生產魚子醬,屆時,每尾幾元錢的魚苗養殖業將轉型為每公斤上千元的魚子醬產業。
山東煙臺具有養殖海水三文魚的天然優勢。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率先探索三文魚“陸海接力”養殖模式,三文魚年產量達到1500噸。目前,中國產三文魚已出口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呈穩步增長態勢。
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農產品,農產品加工專項科技支撐不斷加強,已培育9萬多家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越來越多的高端食材將通過這些技術從中國的田間地頭和養殖廠內走向全球消費者的購物車中。 (朱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