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閱讀
目前,我國節水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水利部將聯合有關部門統籌完善節水產業發展制度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為產學研用各市場主體做好服務,攜手並進推動節水產業蓬勃發展。
發展節水產業是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的關鍵舉措,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全面綠色轉型的內在要求。
2024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利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節水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節水產業的宏觀政策導向,提出到2027年實現萬億規模的階段性目標。一年多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企業和科研院所搶抓機遇、乘勢而為,通力合作促進節水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節水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水利部副部長陳敏在水利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農業、工業、城鎮生活、非常規水等領域湧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各地新建成多個節水產業園區,節水相關產業市場規模估算超7600億元。
總的來看,近年來我國節水產業發展整體呈現出制度政策體系加快健全、集群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創新驅動模式加快建立、企業發展活力加快激發、國際合作效益加快顯現等特徵。
健全產業發展體系
2025年,水利部等部門出臺了《關於全面構建節水制度政策體系的意見》,節水產業發展體系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陳敏表示,“建立健全節水產業發展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正在圍繞農業、工業、城鎮三個領域,大力構建制度政策、產業標準、企業優培、市場機制、技術創新五大體系,推動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健全制度政策體系方面,我國建立了由頂層設計和專項政策構成的“1+N”節水產業支持政策體系,包括“節水貸”綠色金融、水資源稅減征優惠、中央資金支持節水重點專案等。截至目前,享受水資源稅減征政策的工業企業達400家。目前,水利部正在組織將這些激勵政策彙編成《節水產業優惠政策指引》,推動相關政策落地生效。
在完善產業標準體系方面,明確節水產業邊際範圍,建立《用水節水統計調查制度》,制訂鼓勵類和淘汰類節水產業目錄。推進融入綠色產品體系,將節水產品納入綠色產品認證體系,發佈四批水效標識產品目錄。強化定額管理,制定國家用水定額105項、省級用水定額4000多項。
在構建企業優培體系方面,各地支持頭部企業引領節水產業鏈協同發展,培育出200餘家骨幹企業,其中上市公司5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6家、國家專精特新企業40家,有16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13家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在培育市場機制體系方面,推進水價水權改革,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制度,累計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10.3億畝,用水權交易30919單、水量65.51億立方米。推廣合同節水管理和節水診斷。
在建設技術創新體系方面,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印發《關於鼓勵建設節水技術創新中心的通知》。建立常態化科技推廣機制,印發《節水先進成熟適用技術設備推薦推廣工作辦法》,累計發佈節水技術194項,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細化實化以‘三個領域、五大體系’為主體框架的節水產業發展體系,推動產業規模儘早邁過萬億元大關。”陳敏說。
政府有為市場有效
產業發展需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陳敏表示,“節水產業具有經濟正外部性,與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相互交叉滲透,必須更加注重‘兩手發力’,統籌制度政策設計與市場機制創新,做到政府有為、市場有效”。
嚴格剛性約束,以過硬措施倒逼綠色轉型。強化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嚴格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管理,基本完成全國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確定31個省份地下水管控指標,2024年叫停67個節水評價不達標專案,核減水量20.9億立方米。基本建立國家用水定額體系,涵蓋80%以上的工業用水量和85%以上糧食、油料作物播種面積,已經發佈黃河流域強制性用水定額6項,今年還將發佈14項。計畫用水管理覆蓋全國28.2萬家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及以上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開展兩批20個區域流域水預算管理試點。
加大政策供給,以正向激勵優化市場環境。將節水供水工程、農業節水改造等納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目錄,將“水資源高效及迴圈利用裝備製造”等納入《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制訂《節水產業指導目錄》,使節水產業充分享受綠色支持政策。
提振投資消費,以釋放需求創造市場價值。中央財政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灌區節水改造、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非常規水開發利用、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行業節水改造等專案。結合消費品以舊換新、家裝廚衛“煥新”政策,推動家庭節水器具更新。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和水利部印發《公共機構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和《關於開展公共機構節水器具普及更新工作的通知》,推動全國100多萬家公共機構節水器具普及更新工作。
激發內生動力,以平臺機制促進協同發展。各地發揮國資央企引領支撐現代化節水產業體系建設的排頭兵作用,發揮龍頭企業的產業鏈聚合輻射效應,強化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支持企業孵化和培育,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加大支持政策供給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提高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準”。“十五五”期間,發展節水產業有什麼打算和具體舉措?
對此,陳敏表示,“十五五”期間,水利部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堅持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大力發展節水產業新質生產力,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動融入國內大循環和拓展國際迴圈,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節水產業體系。具體包括:
加大產業支持政策供給,積極研究出臺新的支持政策,推動設立節水產業基金,創新節水產業投融資機制,指導企業用好用足節水產業優惠政策,助力節水企業降本增效。
實施產業標準引領行動,擴大水效標識產品範圍,制定節水類綠色產品認證目錄,健全產品評價系列標準,將更多節水產品納入政府採購品目清單,探索建立用水戶節水量計算標準與核驗機制,深化標準國際合作與互認。
培育產業高地和龍頭企業,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戰略區域加快打造產業鏈完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水產業集群。指導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節水特色產業園區,大力培育節水產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鏈細分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面向國際市場打造一批中國節水商業品牌和標誌性產品。
健全合同節水管理體系,加大合同節水管理推廣力度,完善支持政策,拓展合同節水管理應用場景,支持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工作輔導,推動專案實施,培育發展一批合同節水服務龍頭企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和專業技術力量參與節水工作。
實施技術創新驅動戰略,推動建設國家節水技術創新中心,鼓勵支持部級、省級節水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統籌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畫等支持節水科技創新,研究編制節水關鍵技術裝備發展指引與圖譜,推進“卡脖子”技術裝備和關鍵共性技術集中攻關,建立國家節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
陳敏表示,水利部將聯合有關部門統籌完善節水產業發展制度政策體系,以更大力度為產學研用各市場主體做好服務,攜手並進推動節水產業蓬勃發展。(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