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成功開發一款新型金屬多酚網路能提升腫瘤治療效果金

多酚網路的構建和生物功能

本報訊(記者黃玉)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助理教授代雲路的研究團隊近期成功開發一種新型金屬多酚網路,能有助提升腫瘤放射治療療效。團隊使用化學合成的多酚衍生物與多種金屬離子配位元,構建一種新型金屬多酚網路DSPM,能啟動腫瘤微環境STING通路,助力腫瘤放射治療。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刊登。

近年來,免疫療法的興起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模式,然而腫瘤微環境中淋巴細胞浸潤不夠,促使腫瘤變,導致免疫療法的療效不高。最新研究結果表示,干擾素基因刺激因數(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通路的啟動能啟動抗腫瘤天然免疫應答,使腫瘤轉化為腫瘤,從而提高腫瘤患者對免疫療法的療效。傳統的放射治療能誘導胞質dsDNA的形成,進而啟動STING通路;此外,單獨的錳離子也可作為STING通路的啟動因數,因此,團隊利用化學合成的多酚衍生物與多種金屬離子配位元,構建新型金屬多酚網路DSPM,以啟動腫瘤微環境STING通路,助力腫瘤放射治療。

研究團隊構建兩親性的PEG—多酚聚合物,能與鑭系摻雜的放療增敏劑(DSNPs)和錳離子配位元形成DSPM金屬多酚網路。腫瘤細胞的酸性環境促使該金屬多酚網路解體,並釋放DSNPs和錳離子。在X-ray照射下,DSNPs敏化癌細胞促進細胞質dsDNA的生成。與此同時,釋放到胞質的錳離子啟動cGAS並大大提高了其對胞質dsDNA的反應能力,啟動STING通路,能促進樹突狀細胞成熟,進一步將腫瘤特異性抗原傳遞給T細胞,增強抗腫瘤免疫力。在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免疫治療結果顯示,DSPM結合X-ray照射能促使腫瘤招募更多的T淋巴細胞,釋放大量促炎細胞因數,使腫瘤轉化為腫瘤。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