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本屆航展吸引了線上線下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700家展商,現場簽訂了總值超過125億美元的合作協定書,成交了各種型號的飛機159架;展會六天共迎來專業觀眾超過9萬人,普通觀眾近12萬人,來自世界各國及地區的312家媒體、2630名記者蒞臨航展現場採訪,揚國威、壯軍威成效顯著。
第十三屆航展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一年,經過各方努力,突破重重困難,最終平安、順利舉辦。不僅如此,本屆航展展覽品質不降、展會效應不減,展商數量、參展面積均超預期,充分顯示了中國在防疫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的實力。
在本屆航展,國之重器集中亮相,高精尖展品彙聚一堂。其中,“國家隊”實力強勁,亮點頻出,主辦單位參展首秀展品占參展品總數的25%以上。空軍多型武器集中亮相本屆航展,殲-16D首度現身,最新改型教-10和裝上“中國心”的殲-20展翼藍天,充分展現了空軍戰略轉型的新成就、空中力量的新發展;航空工業以“大展20宏圖、添彩和平天空”主題,集中展示了近140項自主研製的航空裝備及技術項目,近40%為首次參展。20系列的集體亮相標誌著我國航空武器裝備正式邁入“20時代”,此外,殲15、空警500、“梟龍”、AG60等明星機型也閃亮登場。
中國商飛首次在國際航展上派出CBJ公務機並進行飛行演示;航太科技集團展出約170余項航太科技成果,參與我國載人航太、火星探測、探月工程、北斗導航系統等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的“主角”齊亮相;航太科工集團以歷史最大規模參展,系統展示了防空體系、海防體系、對地打擊體系、無人作戰體系、預警監視安防體系、商業航太體系、指揮通信與支援保障體系的整體能力及主力產品;中國航發以實物和模型的形式展示了我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一系列成就,我國自主研製的“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發展型首次亮相;中國兵器和中國兵裝在兵器館共展出153件裝備,其中62項裝備屬首次參展;中國電科展出近50餘部大型實裝產品、近500項前沿產品,實物展示了系列雷達、長航時無人機、系留氣球偵查監視系統、應急通信指揮車等多型重大裝備,彰顯中國電科全域裝備體系技術實力;中國電子有160余項產品參展,重點展示網路安全、數位服務、防務電子等業務領域的最新創新成果;中國船舶首次大規模參展,展出從航母到潛艇等各種軍艦和水中兵器模型,一批我國自主研發的無人船艇集中亮相,其中一艘配有各種作戰武器、可在自主航行基礎上實現對海、反潛和防空等軍事應用的多功能無人作戰艇實物更是明星展品。
此外,國外展商參展熱情高漲、凸顯了中國市場吸引力;民營企業積極參展、“珠海製造”異軍突起。本屆航展上珠海本土參展企業達30多家,珠海航空城集團、歐比特、高淩資訊科技、凱利得等本土參展商為本屆航展注入了更多“珠海元素”,展品涵蓋航空發動機維修維護運行、宇航電子、無人系統、航空材料、雷達等領域。最能體現珠海的通用航空產業實力的是“珠海造”AG600“鯤龍”大型水陸兩栖飛機,現場進行飛行投水演示,充分展示了強大的火場滅火能力。而在航展上飛行演示的“青春珠海號”是由珠海市攜手南方航空共同策劃推出,成為珠海的一張“空中名片”。
另據悉,第十四屆中國航展將於2022年11月8日——13日在珠海舉行。
(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