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難題 穩大盤 保民生 ——兩部門詳解《“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

本報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對未來五年促進就業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在30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對這一規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促進製造業高品質就業


一段時間以來,製造業用工荒、招工難問題比較突出,引發廣泛關注。

“短期看,主要是普工出現階段性、季節性短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一些出口企業,訂單需求比較飽滿,用工需求持續增長,短期內出現用工不足。

他表示,長期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製造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加快,特別是自動化、智慧化廣泛應用,使得大齡職工越來越難適應新的崗位。而年輕人更傾向于工作較靈活、強度相對較小的服務業領域,客觀上加劇了製造業用工緊張。

“針對這一問題,首先要促進製造業高品質就業,在穩企紓困的同時,提升從業人員的收入水準,增強製造業對年輕人就業的吸引力。”高杲說。

他介紹說,“十四五”時期,我國將繼續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注重發展技能密集型產業,開發更多技能型就業崗位;推動服務業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製造業就業新增長點;強化製造業人才培養培訓,促進製造業產業鏈、創業鏈與培訓鏈有效銜接;進一步加強製造業企業用工服務,針對一些帶動就業能力強、用工規模大的重點企業,設立就業服務專員,實施定點服務,説明解決用工問題。


青年就業形勢將總體保持平穩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近幾個月16至24歲人口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7月達到16.2%。“十四五”時期促進青年就業有哪些新舉措?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青年就業形勢將總體保持平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給出判斷。

她表示,青年勞動者規模依然較大,部分年輕人對就業有更高的訴求,但實踐經驗、專業能力與市場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做好青年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

“規劃在強調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同時,首次明確提出了促進青年就業,並作出專門部署安排。未來將通過供需兩側發力、政策服務支撐,多管道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張瑩說。

據她介紹,一是拓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中的就業創業機會,對接重點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支援青年到急需緊缺的領域;二是增加職業規劃指導、技能培訓、見習實踐等,增強青年的職場適應力、就業成長力和崗位勝任力;三是完善適應青年需求的就業服務模式,分類提供職業介紹,提高他們的擇業精准度;四是實施青年就業啟航計畫,對一些困難的失業青年提供就業援助。


提升勞動者技能緩解結構性矛盾


一面是部分勞動者知識技能不能適應現代產業發展變化,大齡勞動者數量增多,存在“就業難”;一面是技術技能人才短缺,製造業“招工難”。這一矛盾如何化解?

“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將成為我國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高杲表示。

我國技能勞動者達到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1.5倍以上。

“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占比不斷提高,但與龐大的勞動力比還是偏低,現在還不到30%,與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強國差距仍較大。未來高品質勞動力短缺問題可能會更加尖銳。”高杲說。

為有效緩解這一矛盾,規劃提出以實施技能中國行動為牽引、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勞動者素質的相關要求。

張瑩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支援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培訓,力爭實現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超過7500萬人次。

按照規劃安排,我國將針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建設一批技工院校、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5萬名高技能人才和鄉村工匠。同時還將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品質,指導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拓展職業技能培訓多元化供給,多管齊下提高勞動者技能水準和職業素養。

(姜琳、安蓓)


廣告
廣告